關于未來的爭論從未停止,光伏下一代技術之爭亦如火如荼。
但在當下,充滿變數的“牌面”似乎變得愈加明朗,n型TOPCon電池技術憑借高效率和高性價比,正快速沖向“C”位。
迭代加速度
有數據顯示,光伏電池轉換效率每提升1%,度電成本下降約5%。光伏發展歷程實際就是一部技術迭代史。
將時間拉回至2015年,PERC技術憑借更高效率成為新的技術熱點,2021年市占率躍升至91.2%,完成對傳統BSF技術的迭代。
然而,隨著PERC電池效率逼近“天花板”,n型技術元年緊隨而至,晶科、天合、晶澳、一道等傳統龍頭大刀闊斧向n型擴張的同時,也吸引了一批新入局者快速切入。
由此,n型產能也如雨后春筍般迅速上馬。據CPIA數據顯示,2022下半年n型電池片占比合計約9.1%,2023年這一數據上升至26.5%,而這其中TOPCon電池承擔起了n型技術絕對增量,占比分別為8.3%、23%。據三方機構InfoLink統計,截止2023年底,n型TOPCon的名義產能已達560GW,超過P型產能。
不可否認的是,搶灘技術戰場,性價比乃第一要素。2022年年底,n型TOPCon182雙玻組件每瓦價格為2.05元,而受供給擴張及技術進步等方面影響,今年4月最新報價低至每瓦0.94元,逼近同尺寸雙玻P型組件。
而在成本下降的同時,TOPCon的高效發電逐一被證實。在國家電投3月底公布的大慶基地實證結果中也進一步印證了n型TOPCon的終端發電優勢,實證發現2023年TOPCon發電量分別較IBC、PERC高1.16%、2.87%,與去年實證結果一致。
另一方面,TOPCon的超預期迭代也得益于終端市場的快速認可。2022年組件集采n型占比不足5%,在2023年近300GW組件集采中,n型占比來到了45%,而在今年前4個月近150GW集采中,n型占比提升至66%,這其中TOPCon占比就達到64.8%。
可以預見的是,隨著新產能的陸續釋放,2024年n 型電池市占率將迎來大幅轉變。據InfoLink數據,今年n 型技術將以近 79% 的市占率取代PERC電池成為光伏市場新主宰,出貨量預估可高達 492 GW,其中TOPCon占比高達70%。
n型技術引領者
技術創新是光伏產業發展根基,也是各大企業差異化競爭的勝負手,風口之下,彎道超車模式全面開啟。而在眾多突圍者中,一道新能的戰績有目共睹。
如何在巨頭林立的n型競跑中脫穎而出?在筆者看來,前瞻性的戰略布局外,一道新能更多的是腳踏實地,始終堅持對n型電池技術的持續創新,一步一個腳印攻克技術難關。
在產業幾乎一片空白之際,2018年成立之初,一道新能便堅定選擇n型TOPCon電池技術路線。2019年率先建立了國內第一條基于LPCVD多晶硅工藝產線,此后短短4年研發出了4.5代TOPCon技術。如此高效的研發效率在推動n產品迭代升級的同時,也在助推行業高質量發展轉型。
作為n型技術引領者,一道新能更是將n型TOPCon技術推向了新的發展高潮。目前一道新能最新的TOPCon4.0 plus電池量產線效率達到了26.55%,這是繼26.33%、26.36%之后,8個月之內連續第3次創造大面積TOPCon電池(333.4cm2)世界效率紀錄。此外,作為太陽電池最核心的技術指標,一道新能將大面積TOPCon電池的開路電壓從701mV提升至742mV。
“一道新能TOPCon 4.0 plus主要通過三種核心技術提高效率:一是鈍化材料創新,背面鈍化層的新材料提升載流子選擇比;二是采用高的光譜利用新結構,使電池太陽光譜中長波長和短波長的利用率分別提高了15%以上;三是激光高通量載流子注入工藝,使電池在光場、熱場和電場的耦合作用下,降低金屬電極與硅的接觸電阻?!币坏佬履苁紫夹g官宋登元博在近期舉辦的論壇中指出。
正是基于對技術的不斷創新與突破,將一道新能一步步推向更高里程碑。2022年,成立僅4年的一道新能便闖入全球組件出貨量TOP10榜單;2023年,一道新能再次憑借近20GW的出貨量繼續蟬聯組件出貨TOP10。
并且,這一攀登的征程仍在加速。從今年公布的大型組件集采結果可以看到,一道新能入圍中核集團、中電建等多家央國企n型組件集采標段。另據一道新能內部人員透露,目前一道已建成30GW電池、及30GW組件產能,并將n型產能規模占比擴大至90%,對n型的信心可見一斑。
值得一體的是,作為n型技術引領者,一道新能并沒有止步于眼前的成就,對未來發展也做好了十足規劃,根據去年7月公開消息,一道新能還前瞻性布局TOPCon、TBC,CSPC,TSiP及SFOS等5大技術路線;此外,一道新能十分注重與科技人才產學聯動,目前已與國內外高等院校展開產學研合作,為自身持續高質量提供新動能。
縱觀當下,p、n技術迭代進入關鍵節點,行業格局正在發生深刻改變,老兵重新啟航,新貴強勢崛起,站在新一輪競跑賽道,年輕的一道新能已經做好沖刺準備。
( 來源: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(獨家) 作者: 邊蘑菇菇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