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月21日,山西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深入解讀《山西省落實〈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〉實施方案》。會上,山西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許有志表示,近年來,山西省交通運輸行業積極響應國家環保政策要求,全面踐行綠色發展理念,在交通運輸綠色轉型發展和空氣質量改善方面取得顯著成效。
一是運輸結構調整初獲成效。2023年,全省鐵路貨運量達10.1億噸,較2020年增長9.8%,占比達45.5%;我省重點監測的大型工礦企業,2023年煤焦中長距離鐵路運輸比例均值達95.4%,全省均值達82.3%。此外,我們還積極推動多式聯運、綠色集中配送等高效運輸組織模式,“太原鐵路局鐵海公集裝箱多式聯運示范工程”等4個項目已納入全國多式聯運示范工程,太原、大同被列為全國首批綠色貨運配送示范工程創建城市,并于2023年11月通過部門聯合驗收,運輸結構調整取得階段性成果。
二是運輸裝備清潔化水平大幅提升。多部門協同推進,加快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營運類柴油貨車。2019年至2021年,共淘汰注銷152836輛,完成率達110.67%。同時,城市客運領域新能源汽車持續推廣。到2023年底,城市公交車中,新能源車1.46萬輛、占比95.65%;巡游出租車中,新能源車2.69萬輛、占比64.62%,兩個占比均在全國排名前列。
三是綠色出行蔚然成風。太原、臨汾榮獲“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”稱號。在我省城區常住人口超100萬的城市中,太原、大同的綠色出行比例超70%。2020年底,太原市軌道交通地鐵2號線一期工程投入運營,公共交通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。
四是交通運輸與能源發展協同推進。公路沿線充電、加氣等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加快,目前,全省高速公路已建成充電樁890臺,實現服務區充電設施全覆蓋;建成加氣站21座,其中10座已投入運營。同時,高速公路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建設也在穩步推進。截至2023年底,累計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201.32兆瓦,累計發電10948.14萬千瓦時,相當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0.86萬噸。
下一步,我廳將不斷加大工作力度,會同省直相關部門,大力推進大宗貨物“公轉鐵”“散改集”,進一步提升鐵路運輸比例,加快交通物流網絡建設,完善高速公路網絡,培育多式聯運物流樞紐,提升多式聯運一體化服務水平。同時,加快推進交通結構綠色轉型,加大對公路沿線充電樁、加氣站等基礎設施的建設,大力推廣新能源運輸工具,發展綠色配送,為持續推進空氣質量改善、打贏藍天保衛戰、建設美麗宜居家園作出更大貢獻!
此外,針對山西省在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方面的成效及下一步工作重點,山西省能源局副局長、新聞發言人杜青表示,近年來,我省踐行“四個革命、一個合作”能源安全新戰略,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取得重大成果,有力支撐了全省空氣環境質量持續顯著改善。煤炭智能綠色水平大幅提升。累計建成118座智能化煤礦,布局30座綠色開采試點煤礦,先進產能占比81%。煤電結構持續優化升級。有序布局大容量、高參數、低能耗煤電機組,60萬千瓦及以上機組占“半壁江山”。新能源規模躍升發展。大力推進風能、太陽能、抽水蓄能、氫能、地熱能和生物質能開發利用,全省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裝機占比達到45.83%。煤層氣產業體系初步構建。建成6個年產量10億立方米氣田,形成了完整的煤層氣開發利用產業體系。能源清潔化水平穩步提升。全省電能占終端用能比重為22.87%;“十四五”前三年,建成新能源汽車充電樁6.36萬臺;淘汰落后煤電機組245萬千瓦,完成“三改聯動”6303萬千瓦;全省煤炭消費低速增長,低于同期全國增速;2017年以來,全省完成清潔取暖改造691.53萬戶,每年可減少散煤燃燒600多萬噸。
下一步,我們將對照習近平總書記對山西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,對照省委、省政府重大決策部署,對照《實施方案》目標任務,縱深推進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,著力打造能源領域新質生產力,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。
一是鞏固拓展煤炭和煤電優勢。鞏固拓展煤炭主產區優勢,推進煤礦數字化轉型,2027年底全省煤礦基本實現智能化,因地制宜推廣煤炭綠色開采技術;鞏固拓展煤電產業支撐優勢,全面實施“三改聯動”,淘汰落后小機組,加快煤電項目“上大壓小”。二是充分挖掘新能源和清潔能源潛力。持續推動風電光伏集中式做大做強、分布式做優做精,挖掘煤層氣資源稟賦新潛力,統籌推進新型能源開發與產業鏈融合發展。三是大力培育能源消費新模式。在“控制”消費方面,嚴格落實新建、改擴建用煤項目煤炭消費減量或等量替代;在“降低”消費方面,嚴格落實能耗雙控政策,把節能降耗作為減污降碳的源頭措施,加大節能改造和余熱利用,提升能源利用效率;在替代“消費”方面,提高交通、工業、建筑等領域終端電氣化水平,健全清潔取暖長效機制,建立以熱電聯產為主導,太陽能、風能、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相結合的多能互補供暖體系。
總之,我們將持續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,為全省空氣質量改善作出能源新貢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