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初,新版《分布式光伏發電開發建設管理辦法》(以下簡稱:新版管理辦法)與《關于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通知》(以下簡稱:136號文)陸續出臺,如巨石投入平靜湖面,瞬間攪動光伏行業這方江湖,分布式光伏領域自此正式邁入與眾多能源“短兵相接”的激烈競爭時代。
有人驚呼“躺賺時代終結”,有人斷言“行業洗牌加速”,而深耕小微工商業光伏賽道的銘安集團,卻從這場改革中嗅到了破局新生的機遇。
新政沖擊,小微工商業光伏再迎挑戰
過去,分布式光伏上網部分電量執行全額保障性收購制度,成為不少小微工商業用戶眼中的“香餑餑”,而新版管理辦法和136號文的出臺,徹底打破了這一邏輯。
銘安集團創始人、董事長褚銘
“新版管理辦法和136號文讓分布式光伏收益模式發生了根本性轉變。”銘安集團創始人、董事長褚銘在2025年濟南光儲展上坦言,新政之下,分布式光伏自發自用率需達60%以上方可維持IRR 8%的基準線,而且隨著上網電量進入市場,電價波動成為常態,不僅以往的收益模型需要重新測算,同時也倒逼項目與用電負荷匹配,光伏出力曲線與生產用能曲線吻合度必須≥75%,方能優化資源配置,確保項目收益。
對于小微工商業用戶而言,這場變革尤為劇烈。由于自身規模和資源限制,小微工商業用戶在電價波動面前顯得極為脆弱。他們既缺乏對電價走勢的精準預判能力,也難以制定有效的應對策略,更無法建立完善的風險管控體系,市場電價的細微波動,都可能對其收益穩定性造成嚴重影響。
而且,小微工商業企業由于缺乏專業的電力交易團隊與實操經驗,在市場化交易中處于明顯劣勢。在電力交易市場,因對規則與流程不熟悉,部分企業競價時報價不合理,錯失盈利良機;面對復雜的電力合同條款,又因缺乏專業解讀能力,陷入被動局面。
此外,大型企業憑借自身雄厚的實力和廣泛的資源,可以通過與電力用戶簽訂長期購電協議,提前鎖定一定的銷售收入,還能通過綠色電力證書(綠證)等方式獲取附加價值,進一步提高企業的整體盈利能力。而小微企業由于資源有限,往往不具備這種實力,在市場競爭中愈發艱難,收益往往難以獲得保障。
不少小微工商業用戶表示,裝光伏本是為了省電費,現在反而要操心怎么“炒電價”。一線經銷商也叫苦不迭,項目開發愈發復雜,政策多變導致回本模型計算難度大增,公司收益率邊界不斷調整,與資源方、業主單位溝通愈發困難。
銘安破局,多維度創新應對挑戰
面對新政帶來的嚴峻挑戰與行業格局的劇烈變動,深耕小微賽道的銘安集團,迅速投身破局探索,以期在這場變革中搶占制高點。
褚銘認為,政策調整標志著分布式光伏步入“精細化運營時代”,企業發展路徑需從“規模擴張”轉向“價值深耕”。對具備技術儲備與模式創新能力的企業而言,這恰是構建競爭壁壘、躍升行業龍頭的絕佳契機。
早在政策尚在醞釀期,銘安集團就憑借對政策的敏銳洞察力,提前啟動“電力交易”專項建設。通過注冊售電資質、組建專業交易團隊、完善綠電服務鏈條,率先打通分布式光伏環境權益變現的所有路徑。
其智能化核心產品——銘安智慧云腦,集成先進AI預測算法,可精準實現發電量72小時預測,誤差率控制在≤3%,設備故障提前48小時預警,準確率高達95%,可以幫助用戶優化電力交易策略,匹配最優的發電時機和交易策略。
與此同時,隨著電力市場化程度加深,儲能對穩定項目收益的作用愈發凸顯,配置儲能的分布式光伏項目也更受市場青睞。銘安集團基于對行業趨勢的精準判斷,推出“光伏+儲能”一體化解決方案。該方案憑借儲能系統平衡電力供需,穩固收益模型,并根據市場電價和電量需求靈活調整電站運作方式,穩定電價與電量,提升電站盈利能力。
在這一模式下,光伏電站從傳統被動管理模式,成功轉型為主動型負荷管理模式,系統不僅能預測未來電價走勢,還會結合車間生產計劃,自動推薦最佳用電方案:哪些產線該避開高峰時段?儲能電池何時充電性價比最高?這些過去需要專業團隊解決的難題,如今通過算法就能一鍵優化。
當前,在華東地區部分工商業光儲項目中,銘安集團通過智能調度系統,實現夜間低谷時段充電、白天高峰時段放電的策略,其自主研發的優化算法,能根據企業生產節奏動態調整策略,讓每一度電的收益精確到分秒。
此外,銘安集團還在關鍵技術不斷突破,其自主研發的陰影動態優化技術采用毫米波雷達與AI圖像識別技術,實時構建屋頂三維模型,動態調整組串工作電壓,復雜場景下發電效率可提升12%。數字孿生系統更是在虛擬環境中測試不同組件排布方案,將設計周期從7天大幅壓縮至3小時,極大地提高了設計效率。
“市場化不是狼來了,而是倒逼企業從‘裝光伏’轉向‘用光伏’。”褚銘表示,銘安集團以“技術+金融+生態”的三重護城河,能夠支撐分布式光伏資產入市交易,幫助企業與投資者實現可控成本下的電量保證,有效應對入市后的電價波動風險,使得分布式資產能夠在新形勢下持續盈利,從而讓行業能夠不斷吸引投資,促進行業良性發展。
未來,銘安集團將進一步融合大數據與AI技術,在“光伏+儲能+智能調度”領域持續創新,提供精準電價預測與智能交易服務,打造更高效、智能的光伏系統,降低用戶決策門檻。通過智能化運營,利用AI和大數據優化電站管理,提升收益穩定性,將市場風險轉化為收益機遇。
助力經銷商,全方位布局迎接新政
實際上,不止新模式、新策略,銘安集團為新政實施所做的準備工作,早已深入到行業生態的各個環節,尤其針對經銷商群體,出臺了一系列極具針對性的舉措,助力其平穩度過政策調整期,牢牢把握新政帶來的發展機遇。
新政以“531”為節點,距離政策設定的并網“窗口期”僅剩3個月,為繼續享受“老電價”政策優惠,光伏行業再度掀起一股“搶裝潮”。
在這場與時間賽跑的激烈競爭中,銘安集團提前布局,展現出了卓越的資源整合能力與市場應變能力。在供應鏈端,主動出擊,與核心供應商構建深度戰略合作,全力保障組件、逆變器等關鍵設備的穩定供應,從源頭上杜絕原材料短缺對項目建設的阻礙。
在項目管理層面,借助數字化平臺的強大優勢,全面提升項目管理效率,通過優化備案流程、加速審批進度以及科學規劃施工安排,確保客戶、經銷商能夠在政策窗口期內順利并網,鎖定原有收益模式。
此外,銘安集團還積極主動地與地方政府、電網企業展開深入溝通協調,從行業發展大局出發,為優化并網流程建言獻策,推動各方形成合力,為項目的快速落地爭取寶貴時間。
“這絕非簡單的搶工期,而是對企業資源整合能力、市場應變能力以及行業影響力的一次全方位極限考驗。”褚銘強調,政策窗口期的紅利,永遠只青睞那些有備而來、準備最充分的企業。
同時,針對新政實施后終端市場普遍存在的專業能力不足、人才短缺難題,銘安集團采取了雙管齊下的應對策略。
一方面,銘安集團迅速組建了一支由行業專家、政策解讀高手組成的專業團隊,定期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培訓活動。通過深入淺出的講解、生動翔實的案例分析,確保經銷商能夠準確理解新政策的核心要點與發展趨勢,從而及時調整自身業務模式,適應市場變化。
另一方面,銘安集團依托先進的CRM系統和智能運維平臺,為用戶精心打造了基于區域市場的定制化收益測算工具,經銷商只需輸入項目相關信息,即可快速獲取詳盡的收益測算報告,涵蓋不同發電時段的收益預測、成本分析以及風險評估等關鍵內容,為銷售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學、可靠的依據。
同時,為緩解經銷商在項目推進過程中的資金壓力,銘安集團積極與多家金融機構展開深度合作,推出了專門針對光伏項目的專項融資方案,為經銷商提供低利率、長周期的優質融資渠道,為項目的順利開展提供堅實的資金保障。
在分布式光伏的“戰國時代”,銘安集團以過硬的技術實力、靈活的模式創新和敏捷的組織響應,構建起三維競爭力,沖破周期迷霧,掌握生存主動權。正如褚銘所言:“真正的強者,不是在風平浪靜時領先,而是在驚濤駭浪中掌舵。”未來,銘安集團必將繼續引領分布式光伏行業發展,書寫更多輝煌篇章,成為行業變革浪潮中的中流砥柱。
原標題:新政風暴下,銘安如何通過光儲融合破解小微光伏發展困局
( 來源: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獨家 作者: 桑桑 )